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小巷人家电视剧免费播放 > 第21页(第1页)

第21页(第1页)

  李一鸣低声道,“我明白了,林工,谢谢您。”

  林栋哲端着一摞小碗冲进屋,黄玲帮他一勺一勺地分罐头。

  林栋哲先把两碗雪梨糖水放在客人面前,宋向阳连连摆手,“你们小孩子吃。”

  林武峰问宋向阳,“你回城的手续办的怎么样了?”

  宋向阳道,“还没办,找不到接收单位。”

  宋向阳解释,“除了多子女或独女插青上调,还是以前的‘病困退’政策,只要开出病假条或有街道出示的家庭困难证明,就可以退。大队说,只要有接收单位,他们立即放人,队里也穷,人多地少,压根不希望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和他们抢饭吃。”

  林武峰道,“我组里缺一个临时工,指定了必须招回城知青。临时工没编制,没医疗没住房,所有福利都低正式工一等,你要有兴的话,我一会儿从我屋里拿两本机械方面的书借你看看,初十来厂里面试。”

  宋向阳猛地抬头,“有机会转正吗?”

  林武峰摇头,“不太清楚,你要想知道,我回头去打听打听。”

  庄筱婷端了两小碗罐头放在宋向阳和李一鸣面前,俩人推辞不过,和三个孩子一起吃起了罐头。

  李一鸣神不守舍,盯着桌面呆。

  宋向阳不知是兴奋还是紧张,拿着勺子的手一直微微颤。

  。

  两位客人、三个孩子围坐在饭边吃罐头,凳子都坐满了,两家大人只能一溜儿地坐在大床床沿上。

  庄英低声问林武峰,“林工,我听到的消息是,知青能不能回城主要是看原城市愿不愿接收他们回去,北京去年就放开了‘病困退’,很多北京知青都回城了,上海一再表示没法一下子接收那么多人,大部分上海知青都还留在农村。”

  宋莹知道庄英的妹妹也是知青,“庄老师,你妹妹能回来吗?”

  庄英摇了摇头。

  宋莹道,“庄老师,你去打听打听。苏州市有个‘插青家长组织’,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政策、交换信息,再把城里的‘马路消息’写信告诉乡下的子女,让他们知道最动向,尽快做准备。我车间6大姐、王大姐经常去,我都听了一耳朵。”

  另外三人明白了宋莹的消息从何而来了。

  宋莹攒了一肚子的小道消息,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隔壁家女儿和同一农场的上海知青结了婚,据说现在正在闹离婚,打算先离,回城后再复婚。庄老师,你妹妹也可以曲线救国嘛。”

  庄英苦笑,“前两年贵州省说群众推荐的知青可以报考师范、卫校等中专,我妹妹生性好强,考上了卫校,毕业后分配到了镇医院……”

  庄英话锋一转,“现在政策下来了,在当地已经结婚或工作的知青不能回城,她有国家分配的工作,是不能回苏州了……”

  宋莹听懵了,“考上了卫校,有了工作,反而没法回苏州了?”

  林武峰叹息,“人啊,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读书排在命后面,我们当年、我们当年……”

  林武峰看向正兴高采烈吃罐头的三个孩子,不再说下去了。

  第九章宋莹,你抛夫弃子

  江南小巷

  春天又来了,院子里又种上了蛇瓜,蛇瓜繁忙地芽、开花、结瓜。

  历史的拐点不动声色地出现,小巷里好几家邻居的子女都返城了,知青们随着春风细雨,平淡又自然地出现在了小巷里。

  没工作,没收入、没住房,知青们只能挤在家里,等待劳动局和知青办安排工作,可无论是棉纺厂,还是苏州市,都不可能骤然提供这么多的工作机会,知青们被迫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开始了他们在城市里的“插队”生活。

  小巷里家庭矛盾,尤其是兄弟姐妹间的矛盾争斗,日益增多。

  。

  李一鸣在玄妙观前的广场摆摊。他随身携带一只背篓,背篓里装满内裤袜子等小件商品,城管来时,背起背篓就跑,城管走后,再回到广场继续卖货。

  “游击战”中,他被监管部门没收过两次货物,大小伙子蹲在地上伤心得呜呜直哭,但总的说来,他挣到钱了。

  宋向阳进了压缩机一厂,在林武峰车间里做临时工。

  宋莹继续节衣缩食地省钱,不省不行,她还欠庄家一百元钱呢。

  五月底是庄筱婷的生日,宋莹已经吃了两个月的蛇瓜了,她觉得自己濒临崩溃,看到蛇瓜就想吐了,她私下约了黄玲,准备出血请客——请黄玲和庄筱婷去国营面馆吃熏鱼面庆祝生日。

  黄玲不同意宋莹花钱,“你做点米酒或糕点,筱婷就很高兴了。”

  宋莹奄奄一息地对黄玲说,“玲姐,我请客,求你了,让我借筱婷生日吃顿好的,就咱们三个女的,不带图南和栋哲,花不了太多。”

  黄玲爆笑,“好,可怎么瞒过栋哲呢?”

  。

  周日上午,庄英去了学校,黄玲不在家中,庄家兄妹都在庄图南的房间里看书做作业。

  庄筱婷突然对哥哥说,“哥哥,我去找妈妈和宋阿姨。”

  黄玲和宋莹有时会去其他邻居家串门,庄图南道,“好,知道了。”

  初夏,各家各户都挂上了竹门帘,即遮挡视线又凉爽通风,庄筱婷掀开门帘,和院子里的林栋哲打了个照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