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小巷人家电视剧免费播放 > 第9页(第1页)

第9页(第1页)

  华书店里书籍还很匮缺,教材都不全,课外书籍更少。年前,他利用职位之便从教务处拿了一本《小学生味数学题》,原本是为庄筱婷拿的,现在,他打算送给林栋哲,弥补一下他。

  林家母子过来窜门时,庄英把《数学题》郑重放到林栋哲的手中,“栋哲,这是叔叔送你的年礼物。”

  林栋哲不可置信地看着庄英。

  黄玲、宋莹和庄家兄妹都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林栋哲的丹凤眼越睁越大,越睁越圆,睁成了滚圆滚圆的杏眼。

  。

  第四章暴躁的前厂花

  江南小巷

  林家母子这个年过得太不顺心。

  初三,母子俩都生气了,林栋哲收到了一个国库券红包。

  初六,林栋哲生气了,他收到了一本《小学生味数学题》。

  初十。母子俩都生气了,林栋哲被邻居张家驱赶了。

  。

  自从庄筱婷和吴姗姗都提过《闻联播》后,林栋哲每天晚饭后风雨无阻去巷口张爷爷家看《闻联播》——林武峰说,不要在饭点去别人家,林栋哲听进去了,每天吃完晚饭、放下碗筷就去张爷爷家。

  林栋哲看不懂闻,但他不挑,板板正正地坐好,《闻联播》、广告、电视剧……,有什么看什么,一直看到张爷爷关电视才回家睡觉。

  巷子里有电视机的人家少,其他孩子们也来张家开电视,可没有那个孩子像林栋哲一样,一定要看到电视节目结束、屏幕上出现雪花点才回家。

  张家人几次暗示林栋哲早点回家,可林栋哲从小被父母宠大,脑中缺根筋,完全听不懂这些暗示。

  初十晚上,张家儿子看着林栋哲,说了一句,“人小屁股大”。

  林栋哲奇迹般地听懂了,他气鼓鼓地回家向宋莹告状,“张伯伯嫌我屁股大,占了他家一个板凳。”

  一贯是时髦潮人物的厂花何时受过这等气,宋莹狠道,“以后不许去别人家看电视了,爸妈存钱,自家买。”

  。

  。

  年过完了,大人上班,小孩开学。

  年气象,年后,小巷内出了一件大喜事——市政工程修进小巷了,水管进院了,小巷里的住家不用每天早上在巷口的公共水龙头处排长队接水,不用捂着肚子跑公共厕所了。

  院子里多了两个水龙头,庄家、林家一家一个水龙头,每个水龙头上都装了一只独立水表和一个带锁的铁皮盒子,用水时开锁,方便计算各家的水费。

  院子角落里多了一间小小的厕所。

  。

  春天来了,苏州青年文化宫传出了一则让全市的青年父母们趋之若鹜的好消息。

  青年文化宫增了一个部门——少年宫。

  老师们在青年文化宫设了考点,面对全市少儿招生,挑选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们去学习声乐、舞蹈,三家孩子们除了庄图南都去参加选拔了。

  报名的孩子太多,老师们只能快挑选学生——一个房间内,一群孩子同时劈叉、下腰,老师凭此判断他们身体的柔韧性;另一个房间内,一群孩子合唱,老师细心聆听他们的音质,先把其中音质好的孩子们集中在一起,老师按特定节拍拍掌,让他们按同样的节拍重复拍一次,再挑出其中节奏感强的孩子。

  简单粗暴、快高效的挑选方式下,巷子里两个孩子——也只有两个孩子——被少年宫选上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林栋哲是这二分之一。

  庄筱婷音准好,被合唱团选中。

  大嗓门林栋哲五音不全,但他身体柔韧性好,被选中学习民族舞。

  。

  宋莹喜出望外,拿出箱底压了许久的一块天蓝色的确良布料,黄玲用她陪嫁的缝纫机,两个妈妈根据杂志封面上的最样式,自己设计,自己裁剪,给林栋哲做了一件裤子,给庄筱婷做了一条背带裙。

  从此,每周日下午,林武峰骑车带着两个孩子——林栋哲斜坐在车梁上,庄筱婷端端正正坐车后座上——兴头头地赶往少年宫。

  。

  小巷附近出了个半公开半地下的书摊,有《西游记》或《演义》等连环画,1分或2分钱看一本,林栋哲经常去看书,庄筱婷偶尔也去,庄图南却只能扼腕长叹。

  庄图南没有参加少年宫选拔和不能看闲书的原因是,庄英想让他冲刺考省重点。

  庄英是棉纺厂附中的老师。棉纺厂附小附中都是普通学校,学校一般,但离家近,棉纺厂子弟都就近入学,大人孩子都省心省事。

  苏州的市重点中学一中是省重点,录取率非常低,加上高中毕业并没有就业优势,棉纺厂并没有考一中的传统。

  高考的全面恢复和三月份的全国科技大会让庄英敏锐地觉察到了风向的巨大转变,庄图南成绩还可以,他决心让庄图南搏一把。

  市面上没有相关参考书,庄英想方设法搞到了一中前两年的招生试卷,再看了看小学课本,自己整理了小学语文和数学两科的重点难点。

  。

  庄英搞到了真题,做好了庄图南的思想工作,万事俱备,一道叫“高考”的雷劈进了小院。

  庄英本想周日带着庄图南复习,可他很快就现“帮忙高考”一事有些乎他的掌控了——78年高考定在了七月,时间紧迫,几位考生星期天一早就来敲小院的门,来抄教案或请教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