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唐:乞丐开局怎么活 > 第一百零四章 作诗别作赋求追读(第1页)

第一百零四章 作诗别作赋求追读(第1页)

所以在崔器说完之时,殿中便有不少人随之应和。

“崔公,吾等粗鄙,不若由崔公做这开场之人如何?”

其间一世家官员更是露骨的捧场道。

崔器自也是听闻其言,却是没有接话,而是颇为神秘的一笑道“这开场之人,老朽却是做不来的。”

“崔公勿要自谦,我大唐谁人不知清河崔氏,诗书传家,是我大唐数的着的书香门第,崔公若都做不来,只怕我等更是不敢开口了。”

那世家官员待崔器说完,又是捧道。

此话一出,又是引起一阵附和之声。

便见崔器抬手在虚空中压了压,朗声道“说到此处,倒是让老朽惭愧至极,想来前些日子让这长安纸贵的那长安赋,大家还记得吧。”

听闻崔器此言,众人顿时噤声。

这长安赋,大家自然知晓,说是传世名篇都不为过。

但大家也知道,这长安赋,赋的可不是长安,其背后之轶事,更是让长安百姓津津乐道。

如今长安百姓,谁人不知那句只认衣冠不认人,当真是将崔氏子弟的脸面踩到了泥巴里,哪怕到现在,崔氏子弟都不敢迈出大门半步。

现在听闻崔老说起此赋,众人自是不敢接茬的,所以一时殿内竟然显的有些安静。

而安阳此时也是咂摸出味来了,这崔老头,只怕要借题挥了。

果不其然,看着殿中众人都默不作声后,崔器这才道“看来诸公还是记得的,长安赋,老朽也有幸拜读,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名篇,想来就是当今鸿儒,也很难作出此等巨幅名章,但诸公也知,此赋好是极好,其作者却少有人知,不巧,因为一些小事,老朽正是知晓作此赋之人,而且正在这大殿之内,诸公可知是何人?”

崔器此言,顿时再次引起一阵议论之声。

安阳那日作完赋,留了短诗就立刻跑了,别说自己的名字,就是那长安赋,也不过是长安人给起的罢了,所以对于这长安赋的作者,在场众人知之者甚少。

现在听闻作赋之人竟然就在殿中,当下殿中便如同沸油中掉进了一滴水,自是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

而安阳到现在,也大概明白这老东西是要干嘛了,不过无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随你出招,接不住算我输。

当即也是静静的看着崔老头接下来的表演。

而崔老头也是不负安阳之重望,下那个之前开声的世家官员,也是恰如其分的接话道“敢问崔公,那作赋之人是在场的哪位大才?”

安阳听闻,心中笑,看来今日不止自己一人找了托啊,这崔老头也是安排了捧哏的啊。

崔器见那人问询,当下也是图穷匕见,朝着安阳的方向开口道“安爵爷勿怪,老朽也只是不想如此名篇,传到后世连个出处都寻不出来,今日倒是没经过安爵爷同意,便将此事擅自说了出来,还请安爵爷多多担待。”

随后崔器又朝着殿内众人开口道“所以今日此等大才当面,这开场之人,老朽却是当不得的。”

此话一出,虽然崔器没有点明那长安赋是安阳所作,但在场之人又不是傻子,自是听出崔器之意。

当下靠近安阳的几人,便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起了安阳。

事到如今,安阳自然也不会装傻充愣,当下就对着崔器拱手道“崔老倒是多虑了,小子虽偶得佳句,却自觉才学难堪,便想着与其在这等事上多费心力,不若多想想如何才能造福我大唐百姓才是,故而不想领此虚荣,倒没成想却是让崔老误会了,是小子思虑不周,实在是不敢当这担待一言。”

崔器听闻安阳谦虚之言,心下只以为安阳要推脱,当下也是不给安阳拒绝的机会,直接朝着安阳伸手一请,笑意连连的开口道“既如此,今日不若由安爵爷来为大家开个好头如何?”

安阳见这老东西这般言语,当下心中也是明白,今日这老东西如此阵仗,定是想要自己在这众人面前再作一了。

而且安阳知道,自己今日若是作不出,只怕当场就是身败名裂,想来就是作出了,这老东西只怕也是还有后手。

安阳想的没错,崔器自然是有后手,千年世家的能量不是安阳所能想像的,今日安阳哪怕是作出诗赋,只要不是如长安赋那等绝品,崔器便可动全族力量,将安阳描绘成一个有些才学,却只会借着才学肆意横行的狂妄之人。

若是作不出,那更是得了崔器心意,当场便可让安阳在众人的指点下身败名裂。

但安阳怕吗?

自是不怕的。

当即朝着崔器道“长者请,不敢辞,崔老出题便是。”

崔器见安阳这幅自信模样,不由暗自思虑,今日上元,这小子莫不是已经备好了诗句,当即心中思量一转,开口道“今日上元,自该以上元为题,但想来这般简单的题目,对于安爵爷这等大才来说,却是简易了些,不若再加上些限制,安爵爷觉得如何?”

“崔老言说便是。”

安阳自信道。

此时众人也是明白,今日崔公只怕也是有意为难此人,但现在场中众人见安阳如此风采,便是那些原本对安阳这个幸进后生有所成见之人,亦是眼中露出赞赏之意。

虽还听闻其诗赋如何,但仅凭这一份气度,便可见不凡。

崔器此时当然不会因为安阳的气度便退缩不前,当即心下也是狠道“那便以长安今日景象,还有这殿中景象为骨,以上元为魂,作一诗便是,是诗,不是赋,安爵爷可否?”

崔器最后直接点明,要安阳作诗,而不是赋,也是因为崔器知道安阳作赋厉害,所以便直接断了安阳的后路,为的就是防止安阳再作出一千古名赋出来。

毕竟这作赋和作诗可是两码事,而这小子年岁又不大,精于赋想必已是让其费尽心神,又哪有时间再钻研其他呢。

崔器可不信安阳能在作赋那么厉害的同时,还能作出一千古名诗。

安阳自是明白崔器之意,当下心下也是有所思量。

便朝着殿中众人开口道“既然崔老有所请,小子便为诸公献上拙作一篇,供诸公品鉴一二。”

在安阳说完,当下便有一旁侍候的宫人奉上笔墨,然后在安阳面前的案桌上摊开一张黄麻纸,以供安阳落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