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少年杯酒意气长 > 第八十五章 咸阳三事(第2页)

第八十五章 咸阳三事(第2页)

虽然黑冰台从蒙毅手中滑出,但只要没有没落到赵高手里,扶苏就完全可以接受。

况且扶苏与尉缭子的关系属于举荐,非常牢固,他对黑冰台的影响,不会比蒙毅执掌时弱上多少。

对扶苏影响比较大的,是第二件大事。

昭王亲迎赵太后回居甘泉宫。

之所以说此事对扶苏影响较大,倒不是因为对方曾安排过刺杀一事。刺杀之事,所知之人有限,在侍奉赵太后的宫人俱被秘密处死以后,更是只有极少数人知晓。

既然无人知晓,此事所造成的影响就只在很小范围内才有。

对扶苏影响颇大的原因,是因为随着始皇迎回赵太后,扶苏劝说嬴政以孝悌的言论也在有心人的散播下飞快传播。

结合之前的治政措施,扶苏“贤公子”的名头愈名副其实,民望更上一层。

这样一个有能力、有德行的储君,试问怎么会得不到民众的衷心拥护呢?

据说始皇迎回赵太后当日,两人抱头痛哭,将过往的是是非非都抛诸脑后,始皇尽孝,太后慈爱,佳话天成。

对于这样的官方说辞,扶苏一个字都不信。

别说抱头痛哭了,他们能够不爆头互捅就不错了。

一个要联合外人谋害儿子,一个当着母亲的面摔死襁褓中的幼弟,如今又加上刺杀扶苏的事,这两人能够冰释前嫌才有鬼。

从蕲年宫移驾甘泉,不过只是换了个更安全的地方关押而已。

至于第三件事,扶苏自己都说不上来影响是大是小,是好是坏。

昭楚两国再次会盟,两王南北相王,随后熊启入朝,被封为昌平君。

这还不算完,楚王为了显示会盟的诚意,还送还了此前作为质子在楚的胡亥,让其跟着熊启一起回昭。

如今要不是再次提起,扶苏都快把胡亥给忘了。

如果说之前出使楚国之时扶苏还对胡亥有一点放不下心,那么如今这个小子在他看来已经完全对自己构不成丁点威胁了。

单是一个“承国君”的封号,就能把对方压得不可翻身了。

因此扶苏所吃不准的,是熊启入朝对他的影响。

在旁人看来,身为扶苏“表哥”的熊启入朝,无疑会扶苏的一大助力,扶苏母子都十分高兴才是。

实际上,扶苏之母华阳夫人的确十分高兴,多次赏赐给昌平君华服锦绣,恩荣备至。

可扶苏就不太高兴得起来了。

原因就是这个熊启历史上是个反骨仔。

当然,这是对大昭而言的,如果对楚国而言,熊启可就是忠勇之人了。

如果到时候身为昭国高官的熊启真的“再次”叛逃甚至高举反旗,对扶苏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但就像李斯可以为我所用,其子李清甚至都能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扶苏对熊启的态度倒不至于如几年前那样。

对于如今早已面目全非的“历史”,扶苏已经学会了用全新的包容眼光去看待人和事。

人或许是不会变的,但大势会。

如韩师所说,君王根本不必担心人心诡诈。只要大势在我,就不必担忧人心思变。

扶苏不知的是,这样的心态,正是那位此前专有的。

父子之间,果然有心意相通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