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我儿阿飞,有剑圣之姿 > 第152章 汪直下西洋(第1页)

第152章 汪直下西洋(第1页)

第152章汪直下西洋

成化十一年九月,自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已然时隔四十二年,大明终于又再次组建船队,准备下西洋。

大明使节团正使,毫无疑问正是汪直,而随行护卫的军队,是南方军区的一个师,由王怜花亲自率领。

大明一个师辖三卫,共一万六千余人。

除军队外,还有宋离和山佐天音这两位家将随行,柳玉茹也跟着王怜花一起出海,准备去与老朋友们相聚。

王怜花这个总兵出海,南方军区军务由副总兵与监军一起决断。

明军的监军,等同后世的政委,说是二者决断,实际还是各司其职。

副总兵管军务,监军管政务,互不干涉的同时,又互相协作。

之前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敦睦邻邦,宣扬大明威德,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其次才是开拓贸易,互通有无。

然这一次下西洋,要目的是收集西洋各国的情报,为日后展开殖民统治,进而吞并各国做准备。

而明面上的名义,自然还是敦睦邻邦,开拓贸易。

所以这一次下西洋,除朝廷使节团和随行护卫的大军外,还有来自大明的各大商会,相当于后世的集团公司,总计一万五千余人。

故此这次下西洋的人数,达到了三万二千余人,大小海船共计五百余艘,比之郑和下西洋时的规模还要大得多。

商会以朱记为,带队的是冷大,其次是快活城原财使,如今的柴记商会总掌柜金不换带队。

其他的还有欧阳喜、藏剑山庄、孙家堡等势力组建的商会。

而在商会中,有大量朝廷谍细,以及懂得西洋各国语言的人混杂其中。

他们在商会于异国建立据点后,便会趁机开始组建情报网,收集异国军事、政治、经济、人文等各方面情报。

朝廷没有瞒着这些商会,从一开始就是开诚布公,毕竟谍细的工作,也需要这些商会的支持,才能更方便的进行。

朝廷明言,国家给他们挣番邦钱财的机会,绝不在商业上对他们指手画脚,他们相助国家完成大业,如此便是合则两利。

毕竟国家强大了,他们挣钱的机会就会更多,在异国他乡的地位也会更高,商贾们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冷大已经从仁义山庄大庄主的位子上退下来,如今主持仁义山庄的人,已经是荆无命。

有徐若愚、马昭明、铁传甲、郭嵩阳、胡不归等铁杆拥趸辅佐,荆无命虽然才十七岁,却俨然已经是李天心第二,成为仁义山庄新的门面。

自成化九年冬那一场比武之后,他早已是威震天下,无人不服。

在仁义山庄的主持下,大明江湖始终井井有条,与朝廷不仅不再是对立状态,反而处处配合朝廷动作,将大明经营得铁板一块。

魔教贼子被一一抓出,中土很难再有他们的生存土壤。

而当他们退出中原,打算先在边城之地展,却又遭到了神刀堂白天羽和万马堂马空群的针对,日子越艰难。

唯有苗疆的一支,能在十万大山中偏安一隅,暗暗积蓄兴风作浪的力量。

……

南海上,汪直与王怜花并肩立于旗舰船头,望着身后这庞大浩荡的船队,两人心里尽皆升起万丈豪情。

汪直感慨万千的道:“十年,不过短短十年,大明竟然能拥有如此气象,晋国公功高盖世啊。”

王怜花笑道:“如果天心听到你如此称呼他,定会十分不悦。”

汪直闻言哈哈一笑,道:“说的也是,天心从未将权势地位放在眼里,他最看重的始终是朋友之谊。”

“若非如此,凭他这功高震主的夸张程度,便是龙大侠能容得下他,皇室与满朝上下也容不下他。”

王怜花大为赞同,李天心不仅仅是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整个朝廷视他为大明的擎天玉柱,同样也影响了皇帝对其他臣子的态度。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李天心的影响,使得朱见深这个皇帝,看待世事都有了一种然的心态。

说得直白点就是,朱见深打心眼里觉得,自己跟这些凡人已经不在同一个层次,朝臣们所在乎的东西,在他看来毫无意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