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我儿阿飞,有剑圣之姿 > 第145章 到达美洲大陆 初见原住民(第1页)

第145章 到达美洲大陆 初见原住民(第1页)

第145章到达美洲大6初见原住民

当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曾访问过索马里的几个城邦,其中包括“木骨都束”,即后世的索马里都“摩加迪沙”。

但是当时大明无人懂得索马里语,与当地人交流便成了问题。

郑和的解决办法是,找来一些懂索马里语的大食人,然后再让懂大食语的明人,与对方进行接力翻译。

即索马里人把话说给大食人听,大食人用大食语翻译给明人语言学家,明人语言学家再翻译成大明官话,说给郑和听。

麻烦是麻烦了点,但好歹解决了问题。

李天心的船队中,随行的语言学家倒是有懂大食语的,可这次他们没有走郑和的路线,也没到过大食国,自然没找到大食翻译。

原本以为语言问题会是个大问题,可等到达索马里后,却现索马里有大把懂得大食语的人,也有许多大食人在这。

这下问题就不存在了,他们可以正常与当地人交流。

如今这个时代的索马里,自然还不是后世全世界谈之色变的海盗窝,这就是一个正常的非洲东部国家而已。

索马里同样是个沿海国家,海岸线极长,只比安南短六十公里,十分方便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

但同样的,如果来的是殖民者,他们也往往是最先遭殃的国家。

好在李天心他们这次来的目的不是殖民,而是来补充燃料和粮食物资。

然而索马里由于环境特性,本身就严重缺粮,民众随时处于饥荒的边缘。

如此一来,舰队的燃料和淡水倒不是什么问题,可粮食却依然难以补充。

甚至索马里人反而希望,可以用煤炭跟李天心他们换粮食,这就让李天心等人颇有些无奈。

李天心唤来管后勤的百户,询问道:“我们的粮食还够供应多久?”

百户禀报道:“若一路上尽食自带粮食,可供两个月所用,若能在沿途捕鱼或狩猎肉食进行补充,三四个月不成问题。”

李天心放下心来,点头道:“那就好,只要过了阿非利加这地界,粮食就会充足起来,两个月绰绰有余。”

阿非利加就是“非洲”的全称,意为阳光灼热之地。

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消灭迦太基王国后,在此设立阿非利加行省,自此得名。

美洲大6物产丰富,粮食资源更是十分充足,从这里到南美洲,两个月时间足矣。

李天心想了想,又对百户道:“让章千户带人去附近草原上打猎吧,多弄些新鲜肉食储藏,拿出三日的粮食,跟当地人换煤炭。”

“是。”

有寒冰烈火掌在,他们随时可以制造冰室,用来保存肉食方便得很,也不会坏掉。

非洲大草原上别的没有,各种野生动物成群结队,打个几十万斤肉食轻轻松松。

如今船队人员加上葡萄牙人,共有两千六百人,每日大约耗粮四千斤,三天的粮食即一万两千斤。

以粮食在本地的稀缺程度,这一万两千斤粮食,换个几百吨煤炭完全没问题。

在索马里停留四天,收集了大量肉食,船队又继续拔锚起航。

他们沿着非洲大6的海岸线航行,一路往南,经肯尼亚、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等地,最终绕过好望角,直奔几内亚。

因为这里是距离美洲大6最近的地方,中间相隔不到三千公里,以宝船的度,一个星期足以横穿。

从几内亚往西南航行,便能到达后世的巴西境内。

如今自然还不存在巴西这个国家,这里现在是美洲原住民的安身立命之所。

印第安人这个称呼,源自于一个误会。

最先现美洲大6的哥伦布,以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半岛,所以才将这里的原住民称为印第安人。

横穿大西洋这一路,谈不上风平浪静,却也是有惊无险。

一来宝船足够大,对风浪的抵抗力本就不弱。

再者以李天心如今的修为境界,虽然还无法直接与自然之威抗衡,却也能从中斡旋一二。

比如若遇到大浪,他可以直接将船队面前的浪劈开,令两侧大浪滔天,舰队所过之处却是一片坦途。

若遇风暴,他也能以自身修为,引导一片范围内的风向,使得风暴无法侵袭舰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