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刀尖上的大唐 > 第13章 又战义昌五(第2页)

第13章 又战义昌五(第2页)

那朱老三是好糊弄地?

好嘛,几个月下来,除了得个义昌节度使和燕王的册书,啥实惠也没捞着。反倒给卢龙李老三送了个开战的借口。

此次卢龙大张旗鼓讨伐义昌叛逆,义昌接受逆梁伪号就是罪过之一。

辽王因为跟逆梁作战,受伤殒命。作为辽王的好兄弟,义昌却受了逆梁的封号,不打你打谁,名正言顺啊。

当然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这么搞,是不是肉没吃到,反惹一身骚。

都知道就是个借口,李老三刚刚上台,这是要烧一把火稳固权力。

但也都知道,这把义昌不好混过去呐。

又是一天毫无意义的讨论,在实力面前,说啥都白搭。

赵铤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饭吃到一半,刘霸就登门拜访了。

这厮本名赵霸,当初为了捧刘仁恭的臭脚,拜得老刘作义父。后来刘仁恭失事,因为还在刘守光帐下效力,刘霸这个名字就继续沿用了。但是在心底里,人家跟赵铤才是一家人。

让人给刘霸也布下餐食,赵铤吃罢碗中粟粥,道“怎么,外间又有甚事?”

刘霸草草吞了口红烧肉,心中感慨如今这贱肉也不骚了,味道还很是不错,将嘴一抹,道“叔,家里来人了。”

“哦?”赵铤听了眼睛一亮,道,“哪个?”

“信使,赵行实派来地。”

嘿嘿,老赵家在幽州其实也并非无名之辈。硬要攀扯,不忌讳出五服的话,只怕都是亲戚。

刘仁恭借独眼龙的势力回镇后,投过的赵家人可不少。比如这赵行实,就也在军中谋了个队正起家。后来刘仁恭坏事,赵铤等人留在义昌,赵行实则还在卢龙展。

说有意两头下注也好,说大伙抱团取暖也罢,嘿嘿,赵行实,赵珽,一笔能写出两个赵字来么?

屋中只有他二人,但赵铤仍压低了声音道“人没错么?”

刘霸道“没错,是家里一个后生,俺都认得。”

义昌大厦将倾,赵铤哪能坐以待毙,一直就在谋划后路。

这老汉换过好几个东家,脸皮也厚,经验也丰富,知道此时一定要胆大心细,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别看刘霸长得虎,其实心不虎。听他这样回答,赵铤才道“怎么说?”

刘霸道“若我家能开了城门,助大军迅平定义昌,一切好谈。”说着比出一根指头,“一州刺史,或回幽州任职,皆可。”

赵铤心说,这个条件虽然不高但是很有诚意,听着就像是能给落实的安排。又问“幽州大变,我闻诸军多有调换,贸然兵,不怕有意外么?”

老赵一向是走智慧路线,这阵子没少费心卢龙的变故。他倒是能猜到,李三急着打义昌,一是想赶在朱梁缓过气之前动手,免得受掣肘,一是想用一次胜利巩固地位。

问题是过于仓促了些。

胜了固然是好,一旦不利可不是得凉凉么。

嘿嘿,卢龙虽然势大,但义昌也不是全无还手之力。而且逼急了,刘二破罐子破摔,引梁兵入境是必然的。

一挑二?

赵珽相信李老三有搞事的决心,但是不大相信他搞事的实力。

这必须考虑明白,可不要再下错了注。

刘霸摇头道“这却不知。”

赵铤边想边说道“义昌南邻大河,卢龙得义昌,则威胁淄青,梁朝东路不稳。若梁朝得淄青,精骑北进,数日可抵幽州城下。梁朝已委杨师厚为帅,总掌河北军事,不论刘帅怎么谈,都不会坐视义昌失陷。

卢龙换帅未久,军心不稳,成败亦未可知。

哎,你我身家性命全在一念之间,万万那不可莽撞了。

这样,你且虚应了那厮,仔细打问明白,李公究竟有何依凭要打这一仗。

我观此人并非无智之徒,务要搞清因由才好举措,明白么?”

刘霸道“晓得。”心中却想,事情恐怕难办。

赵行实是刘仁恭坏事后才投的李大,有些勇力不错,但是人家那边最不缺的就是勇夫,所以这些年混下来也就是个副将。

据说这次是给李老三忠心表得好,入了新设的什么平卢军,又因为与这边有亲才让他派人传话。至于李老三的底牌,这厮能否搞清楚真是很难说了。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